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前身为2001年的机电工程系,是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工科学院,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学院办学特色日益鲜明,办学实力与日俱增,人才培养质量、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升。现有教职工148人,其中专任教师133人,副高级以上职称6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0人,硕士生导师1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拥有省青年科技创新团队1个,在校生3000余人。
学院坚持“教学中心”理念,现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智能制备与系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6个本科专业。其中车辆工程专业被评为山东省优势特色专业、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省硕士学位授予精准培育单位重点建设专业1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被评为校级优势特色专业;《工程材料与热加工》、《计算机辅助绘图》、《机械原理》被评为山东省一流课程,拥有省高校课程联盟在线课程5门。立项省部级各类教学改革研究项目70余项,获国家一级学会教学成果奖2项,2名教师获得省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或教学创新大赛奖项。
学院贯彻“科研先行”战略,积极为师生打造教科研平台,机电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立项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机械创新、液压与气压传动等40多个教学科研实验室。与西安科技大学等4所院校签署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近五年立项国家自然基金2项,山东省自然基金8项,发表SCI论文1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获批其他省部级课题40余项,横向经费到账1000余万元。联合申报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山东省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发展奖4项,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
学院注重“产教融合”,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潍柴、歌尔产业学院获评潍坊市级、山东省级现代产业学院。与山东矿机集团等知名企业建立“八合一”产学研校企融合基地29家,近三年来学生先后在全国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金相技能大赛、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大赛等竞赛中共获得400余项奖励,其中,国家级一等奖24项,二、三等奖79项,省级一等奖70余项。学院将继续践行“课赛融通”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践行人才培养目标。学生考研录取率超过30%,部分学生被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985”“211”高校录取。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适应性强,表现出较强的发展后劲,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学院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加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学院党支部被评为“山东省样板建设党支部”,学院团总支被评为“潍坊市五四红旗团总支”,学院连续多年被学校评为“先进院系”。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将秉承“修身、博学、求索、笃行”的校训,弘扬“创业、敬业、求是、求新”的学校精神,紧密围绕“产教学研赛”五位一体办学理念,深化产教融合、整合校企资源、聚焦智能制造,不断开拓创新,追求卓越,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专业知识精、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专门人才。